主页 > 资讯 > 新闻 > 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高额关税

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高额关税

keke 2024-06-24

继美国之后,欧洲也开始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行动,实施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关税政策。之前,欧洲智库荣鼎集团曾预测,即使对中国的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幅度也不会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19%,然而实际情况远超预期。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一步加征高额关税,如比亚迪的税率从10%提升至17%,吉利汽车增加20%,而上海汽车集团(上汽)的关税则额外增加高达38%,达到了48%,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有人猜测,此举可能源于上汽拒绝配合欧盟的调查,但报道指出,欧盟的调查范围已超出反补贴调查范畴,要求获取包括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核心技术在内的详细信息,且涉及非出口欧的合资企业。这引发了对欧盟是否针对特定企业的质疑,尤其是对在欧洲市场表现优异的上汽集团的针对性打击。

数据显示,从2024年1月至4月,上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27国的出口量达到2万辆,占其总出口量的50%,并且对法国、德国等重要汽车生产国产生了显著影响。鉴于此,欧盟对上汽的加征关税被认为是一种有目标性的举措。

这一决策可能会带来两个关键后果。一方面,虽然有人担忧这可能导致中欧间的贸易战升级,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会促使中国自主品牌的欧洲反向合资模式进入新阶段。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德国等国对中国汽车市场和技术的依赖使得他们对这样的关税持保留态度。

另一方面,高关税将促使中国车企加快出海策略的深化,即从单纯出口转向在欧洲本土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已经在东欧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奇瑞、吉利和小鹏等企业也在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布局欧洲市场,包括与欧洲汽车巨头的合作与技术输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品牌需要保持“过渡地带”的战略考量。历史上,“过渡地带”在连接不同区域上发挥关键作用,如今在全球化趋势可能转向区域化的背景下,像越南、波兰、墨西哥、摩洛哥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能会成为新的全球贸易走廊。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些国家布局产能,以应对可能的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欧洲对中国汽车业的关税调整带来了挑战,但也预示着新的机遇和可能的战略调整,中国自主品牌的全球化进程将继续前行,寻找与全球其他市场的互补与合作。